講戲、鏟戲、片戲

分類: 講鏟專題 Page 114 of 147

HKIFF國際短片競賽開始接受報名

Picture

雖然距離明年三月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還有數個月的時間,不過其實有關方面已開始著手選片,當中今年起增設的「國際短片競賽」也開始接受報名。

「國際短片競賽」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新設的環節,供海外及本地任何類型短片參賽,碰巧就是HKIFF與「鮮浪潮短片競賽」脫鈎之時。明年將是第二屆舉辦,觀其有關參賽資格,其實也帶出一些值得留意之處。

Picture

細看參賽資格,短片的長度上限為十五分鐘,跟鮮浪潮競賽的三十分鐘或一般以六十分鐘作長、短片的分水嶺有所不同。

其次,就是放映格式沒有近年常用的高清拍攝模式,需要轉作其他格式播放,其播放質量或有影響。

更為重要的,也許是第四點,就是電影未放香港公開放映或網上流傳。這點也許解釋了為何部份短片導演對於將自己的作品放到網上分享十分抗拒。

影片需於今年一月一日後完成製作,並於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或之前交件。本地影片於十二月十日或之前交件可豁免報名費,其後則承惠三百九十港元。

其實近年本地製作短片為數不少,不過卻欠缺播放的平台,未知各位有短片在手的朋友又會否考慮參賽呢?

拍片前請先弄清目的

Picture

香港亞洲電影節今天下午舉行了多個座談會,當中以「紀錄片如何提案籌劃?由《音樂人生》說起」的座談會,邀請了《音樂人生》導演張經緯及CNEX基金的蔣顯斌探討拍攝紀錄片的事。

在約一小時左右的座談會中,張經緯談及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拍片的心態。

拍片的心態,張經緯很強調有意拍片的人要先想清楚自己的最終目的,到底是有心拍片,只希望拍片成名參展或是其他。這個觀點在座談會上也多次強調。

其實縱觀來說,所談及的,就是拍片到底是「心機」還是「機心」先行。

若果是「機心」先行,即是先要希望成名或是但求參展的目的,從選材開始便會考量到人家的東西,即使並非自己擅長也好,也會強行去拍。此舉其實無助於到影展參展。事實上,雖然部份影展曾有一、兩年會因為某些特定風格較易入圍,不過這些情況只會在極短時間出現。

說到底,拍片是「心機」還是「機心」先行,不難看出,只有先行用心,努力拍攝,才能讓觀眾感動與認同,才能拍出成績來。

從《宅男最後的120小時》參展經歷說起

Picture

自家的創作能夠參展,相信是很多創作人及製作人的願望。可是,即使成功參展,其實要成行也不是容易的事。

近期香港製作的《宅男最後的120小時》,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韓國上映《劍雨》慘遭刪剪?

Picture

吳宇森與蘇照彬合作的《劍雨》在票房上走勢不佳,但無阻其電影於不同地區發行,韓國方面繼將電影於釜山國際電影節放映後,也於十月十四日正式公映。

然而,韓國現時公映的版本,卻是被刪剪的版本。

先來看看電影海報,韓版海報的排名將鄭雨盛放到最中間,身旁只有楊紫瓊及徐熙媛兩人,對於其餘主角如王學圻及余文樂等均沒出現在主版海報內,而頂部的用語則只賣吳宇森及鄭雨盛兩人,底部還要加上電影裡沒有出現的千軍萬馬場面,難道要令人聯想到《赤壁》乎?可憐另一導演蘇照彬的名字卻沒出現於韓版海報上。

Picture

看看香港負責電影檢查的影視及娛樂事務處的資料,顯示由吳宇森及蘇照彬導演的《劍雨》被評為II A級別,片長名120分鐘。

Picture

再來看看韓國負責電影檢查的影賞物等級委員會的資料,顯示韓國上映《劍雨》雖然英文片名一樣,但韓語片名變成《劍雨江湖》,電影被評為「15歲以上觀覽可」,可是片長卻只有112分鐘。

問題來了,到底那八分鐘刪剪了甚麼?

其實被刪走的片段,主要來自綵戲師及余文樂飾演的雷彬兩角,首先不走交代綵戲師看到信號離開時的前文後理,繼而是雷彬離開時仍要看護者家庭,當中包括在屋頂曬麵,而決定完畢余文樂負傷選擇吃麵的場面,也全被刪去。

刪剪過後,對全片觀感的影響其實很大。首先便是綵戲師與雷彬的角色在韓版之下變成了話來便來,話走便走的角色,雷彬戰後情況沒有任何交代。當中余文樂吃麵令人欣賞的場面也不存在。

除此以外,韓版另一主要改動,就是男主角鄭雨盛的普通話用回自己原聲而非被配上標準普通話。鄭兩盛雖然在拍攝過程努力學習普通話,整體成績也算不俗,可是在大銀幕聽他的普通話,韓國口音甚濃,有時更聽不到在說甚麼。不過對於韓國觀眾來說也沒關係,因為一來是原音演出,二來他們大可觀看韓語字幕明瞭。

然而,這樣的刪剪版本,未知製作人得悉後有何感想呢?

影展戲票「秒殺」的秘密

Picture

第十五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將於明天舉行,當中多部電影出現以秒數售清的「秒殺」地步,到底背後的原理又是甚麼?

今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山楂樹之戀》共四千張戲票,就十八秒內沽清,不過這個紀錄只維持了兩天,到所有門票正式開售時,由玄彬及湯唯主演的《晚秋》的門票於五秒內售清,而多部電影亦於十秒內售罄。

能夠這様「秒殺」,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就是電腦系統能同時容納多達六萬人同時售票,故易此受歡迎的戲票售賣速度有所增加。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釜山電影節採用先選位再確認的方法購票,即使已預選座位未完成交易,仍當作座位已名花有主,故此所謂「沽清」,仍有機會最後因有人未完成交易而取消變成仍有門票。

可是,若果香港的電影節都出現「秒殺」現象,恐怕大家要購得全部心頭好也極有困難吧!

中小型電影取材不可太保守

Picture

(「講。鏟。片」按:本篇文章由讀者「Paul Ng」投稿刊出,特此鳴謝。)

不少人也認為發展中小型電影對香港電影業有益無害。但另一方面,如果香港電影人只是製作一些投機取巧,題材守舊,粗製濫造的中小型電影,只會令人們對香港電影業的印象更壞。中小型電影在取材上不可太保守,亦要盡量給予演員較大發揮空間,最好更可迎合一些國際影展和海外片商的口味。

一部好的中小型電影,應該起碼能夠向觀眾和演員提供到很多大片不能給予的東西。觀眾看中小型電影,主要是因為想看到在大片中沒有的題材,噱頭與創意。而大明星願意參與中小型電影,主要是想獲得在大片中未能享有的演技發揮空間,從而擴闊戲路和延長演藝壽命。如果中小型電影的題材也是守舊俗套,觀眾只會選擇觀賞題材守舊俗套的大製作,大明星也寧願参演題材守舊俗套的大製作以獲得更高的片酬。
 
香港電影人拍攝中小型電影時,如果能夠較為迎合一些國際影展和海外片商的口味,更可能吸引較多演員參演。在迎合一些國際影展和海外片商的口味方面,一些香港電影人忘記了一個要點:本土獨特風味。已故大導演李翰祥也曾經說明一套電影的國際性和民族性是有相連關係,他更表示不少香港電影偏偏缺少了這兩點。其實近十年在國際上獲得成功的非英語電影,絕大部分也具有同一種特點:它們的內容具有本土獨特風味,但它們的說故事手法卻使全世界的觀眾也能明白這些電影的內容。最近例子便是反映日本社會問題的日本電影《告白》:此片除了在日本票房賣座外,海外賣埠成績也不錯,且更被全球超過廿個國際影展邀請參展(包括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另一方面,香港在地理特點和資訊流通渠道上的優勢,也令香港的好片更易在其他地區和國家獲得迴響。而近年來很多華語大片也是專攻中國內地市場,而忽視其他地區觀眾的口味;如果一套香港中小型電影能夠迎合一些國際影展和海外片商的口味,便有條件增加演員們的海外知名度,亦可吸引更多華人演員參演(其實一位內地演員如果能夠在香港人氣上升,也能增加他/她在大中華影視圈的名氣)。
 
其實除了中國內地電影審查的限制外,美國大片商們現在只專注生產有力在美國票房狂賣的保守大片(根據著名荷里活經濟學家Edward Jay Epstein最近的文章,某間美國大型片商更決定只安排那些美國票房有機會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的電影在美國作戲院發行);另一方面,近年來在香港票房大賣的美國電影中,絕大部分也是大片。這些現象正好給予香港電影人更多市場空間去製作更多不同種類的中小型電影。但那些中小型電影如果題材守舊俗套,便等於是和守舊俗套的大片硬碰硬,後果只會凶多吉少。

講鏟鮮浪潮2010「呃飯食特別表揚」

鑑於「鮮浪潮2010」本地短片競賽因入圍作品數目大增,「呃飯食」作品也是破紀錄之多,為免有遺珠之憾,故此今年「講。鏟。片」除提供「呃飯食大獎」外,還提供不設上限「呃飯食特別表揚」,以「表揚」拍攝水平近乎「呃飯食」之作。

講鏟鮮浪潮「呃飯食」大獎公佈

Picture

「鮮浪潮2010」本地短片競賽雖然已剛於今天黃昏公佈結果,不過「講。鏟。片」為全力支持這個活動,一眾特派員及情報員繼續加設「呃飯食大獎」,以另類角度嚴選全部廿九部入圍作品。

好了,今年到底又是哪部影片勇奪這個殊榮呢?

「鮮浪潮2010」本地競賽:推介作品

「鮮浪潮2010」本地競賽將於今晚假柴灣青年廣場舉行辦獎禮,「講。鏟。片」一眾人士雖然每年也選「呃飯食大獎」,不過有感部份短片其實具不俗水準,若未能提出有點可惜,故此今年也首辦「推介電影」,由「講。鏟。片」一眾情報人員經嚴格挑選符合水準的電影入選,先來看看今年的結果。

電影專業培訓計劃的迷思

Picture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由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主辦的「電影專業培訓」已於昨天舉行了開幕禮,出席人士巳括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香港電影發展局秘書長馮永等。有關計劃亦已於日前進行招募。

不過真的有意藉此加入電影行業的話,其實所付出的並不少。

Picture

翻查有關計劃的計劃官方網站,有關課題屬一年全日制課程,全程修讀時間逾千小時,年滿廿三歲及中三程度或以上已可報讀,是次招收約179人,不過全期費用卻高達二萬五千港元。而根據其網頁的資料,課程原價更高達七萬五千元,不過電影發展基金資助了當中的三分之二。

有關計劃除了一般性質的培訓外,其後更會分為副導演組、製片組、機燈組、剪接組、後期組及動作演員組共六組,再接受個別相關的培訓課程。

Picture 

值得一提的是,是次計劃由成龍擔當召集人,吳思遠出任課題顧問。

二萬五千元的培訓,其實代價並不少,可是到底讀畢課程以後,能否真的加入電影行業,以至最終在行業於有何發展呢?恐怕又是另一回事。

大家又認為這個培訓計劃的學員,又可以有甚麼出路呢?

Page 114 of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