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Shawn Levy執導,Matt Lieberman及Zak Penn聯合編劇的《爆機自由仁》(Free Guy),是一齣非改編電玩的電玩電影,類似2018年史匹堡執導的《挑戰者1號》(Player One Ready),今次卻沒有加入很多很多的電玩電影角色來吸引眼球,反而以遊戲「背景角色」(NPC,Non-playable Character)的意識認知覺醒來為電玩電影注入新意。

主角是近年憑《死侍》走紅的Ryan Reynolds,他就像90年代的Jim Carrey,他是這個年代的喜劇天王,非常有觀眾緣。外國影評對他在《爆機自由仁》的演繹大讚特讚,說他令人想起Jim Carrey在《真人Show》(The Truman Show) 的演出,不過更具喜劇感。是的,《爆機自由仁》的主角Guy與Jim Carrey在《真人 Show》的角色遇到的情況有點相似:以為自己的生活是自主的,豈料偶然發現原來背後被人操縱,每日公式的生活,接觸的人和事一早已經被人安排好哂,主角因自我意識醒覺而開始熱切尋找人生意義,最終由平凡人變成救世英雄。《真人Show》在1998年上映時因為「覺醒」的題材令人讚賞,今次《爆機自由仁》則將「自我覺醒」放在電玩人物身上發生,除了合情合理易入口,更製造了更多機會讓演員發揮喜劇效果。

筆者間中也會玩電玩,也知道像Grand Theft Auto(簡稱GTA)、Fortnite一類遊戲的開放遊戲模式,以及所謂Skins、Add-ons等模組是甚麼一回事。(就是外加在遊戲上的程式,改變個人遊戲角色的造型,服裝或武器等,通常都是要貨金的,也是遊戲開發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至於利用遊戲引擎或原始碼來減低成本製作新遊戲,也是現今遊戲開發公司常有的做法。(當然是合法的,而非像《爆機自由仁》的遊戲商偷取另一個遊戲原始碼來製作新遊戲)有了這些基本認識,相對容易理解《爆機自由仁》第二幕及第三幕的內容。

除了笑料,《爆機自由仁》疑幻疑真的感情線亦有趣動人。電玩的背景板人物 Guy 愛上程式設計師( Jodie Corner飾演)的「替身」電玩角色Molotov Girl,而自我覺醒成為有自由意志的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在現實世界中,程式設計師在遊戲中尋找證據證明遊戲商巨頭(在《陽光兔仔兵》扮演希特拉的鬼才導演 Taika Waititi 飾演)盜用自己原始碼的過程中,偶遇背景板人物,竟然發展出關愛之情,線上線下的感情瓜葛,令人物角色更有血有肉。電影的高潮所在是程式設計師聯同遊戲人物拯救遊戲世界,避免為利是圖的專制遊戲商攬炒消滅異見及犯罪證據,一場自由意志與獨裁極權之間的惡鬥,亦拍得充滿趣味性,用意善良,大快人心。

雖然《爆機自由仁》的彩蛋數量不及《挑戰者1號》,不過,比起蜻蜓點水的過鏡,融入劇情增加氣氛的客串及加持更是用得聰明,令觀眾大感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