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分類: 講鏟專題 Page 100 of 148

淺談iTunes租片賣片的潛力

蘋果透過iTunes平台於網上賣片和租片雖然已在美國流行時,但在香港礙於多個因素遲遲未能推出。到了近期蘋果於亞洲多個地區推出歌曲與影片服務,香港亦因而受惠。

到底,透過iTunes平台作為電影銷售,潛質又是如何呢?今天就嘗試來探討一下。

Steven River專欄:拆穿粉飾太平:園子溫

七月初,銀幕上是《吸血鬼獵人:林肯》大戰《蜘蛛俠驚世現新》的戲碼。作為暑期大片,兩者其實不過不失。改編自小說的《吸血鬼獵人:林肯》彷彿在說一個平衡宇宙的故事,將正經八百的美國總統寫成吸血鬼獵人,與漫畫的喪屍版復仇者聯絡有二曲同功之妙。說穿了,都是混種的把戲,新鮮感肯定有,但能否借林肯這個嚴肅的歷史人物將吸血鬼片種的格調提升,令電影言之有物,卻是對編劇及導演功力的考驗。

Kayu專欄:甚麼時候開始,純港產片成為稀有珍品?

打從什麼時候開始,港產電影愈來愈少?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已等了十幾年;鄭保瑞製作了一套純港產片《車手》,大家也鬧哄起來,彷如遇上珍寶。香港電影文化深遠,何以演變成現在的稀有珍品?是我們,還是製作電影的你們,誰先去離棄這片細少而脆弱的土地?

UA院線獨家上映何以變「毒加」?

不同的院線近年來也希望就不太主流的電影建立品牌,當中百老匯院線安排百老匯電影中心與Palace ifc連線多年,嘉禾則間歇提供專題影展,而MCL院線則以動畫專題見稱,甚至是邵氏為主要股東的The Grand也有多個專題放映。在這方面一直工作不多的UA院線,今年起銳意建立同類型品牌,可以即使有優質的小眾電影在該戲院上映,卻沒有一部能過百萬票房,令「獨家」形象猶如「毒加」一樣,到底問題何在?

從《車手》海報看香港與內地的不同賣點

今時今日雖然內地與香港已是不是電影公司一同考量的市場,不過在宣傳上也不能照單全數。即使是同一部電影的海報看似相若,細看之下內地與香港卻會有不同之處。今天不妨拿著近期上映的《車手》海報來說明一下。

以巴大戰:搵錯對象打錯仗?

(「講。鏟。片」按:本文由Agnes提供,特此鳴謝。)

百老匯電影中心的網站上,赫見一套於7月上映的電影《有毛冇翼飛天豬》 (When Pigs Have Wings, a.k.a. Le cochon de Gaza, 2011) 。電影由法國、德國及比利時共同出品,以阿拉伯語及英語對白,導演Sylvain Estibal 是法國人。乍看會以為是歐陸或中東電影。

反正,本地觀眾不太深究外語電影是出自哪個地區,外語電影就是外語電影。

觀眾物品要小心處理

不少電影的優先場,因為片主的要求,需要作出保安檢查。凡是有攝錄功能物品,如手機或是相機等,均不能帶進戲院影廳內,而需要暫時交給有關方面暫存,到散場後才能取回。雖然這個模式在港實有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但是貯存方面卻要十分小心。

短片拍攝常見問題:收音

近年來香港的短片放映活動不少,可是不少短片放映時,每每出現抑音的情況不理想,這個情況也許值得短片甚至是長片製作人來留意。

Kayu專欄:感覺電影

英國作家奧爾德斯 ‧ 赫胥黎 Aldous Huxley,筆下創造了一個《美麗新世界》,廿五世紀的人類,活在完美的「福特世界」,由生育到生存一切都被安排好,制約使人民快樂,使社會達至「共有、統一、安定」。

略談嚴浩的「內地電影」

(「講。鏟。片」按:本文由Agnes投稿提供,謹此鳴謝!)

近年專注研究健康食療的導演嚴浩, 久休復出推出新作《浮城》。 恰巧香港電影資料館「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回顧,選映了嚴浩的名作《似水流年》(1984)。「新浪潮導演嚴」重新浮上水面,一時之間,大眾又有機會接觸這位率先回國拍片的先鋒。

Page 100 of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