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共有三部紀錄片選映,而三部紀錄片的題材都不是熱門,繼《詩》與《冬未來》後,祈凱達與徐岱靈合導的《尚未完場》,則為觀眾重現五十年代的文化盛世。

《尚未完場》的紀錄先從幾年前北角皇都戲院股權易手出現清拆危機,包括活現香港等團體保育,繼而揭開這家戲院的歷史,從五六年由歐德禮先生經營,曾有多位當時一般居民並不認識的國際知名音樂家來港演出。再繼而尋找歐德禮的歷史,如何離家出走後飄洋過海,並於中年過後才轉戰娛樂事業。在過程中,團隊追縱不同的人物,從潘迪華到張敬軒,從當年與歐德禮共事的同事到其後人。在逐部揭開歐德禮的故事時,亦盡顯這位娛樂大亨對香港文化的貢獻。

《尚未完場》從皇都戲院結業後的一塊關乎中場休息通告開始,繼而就是活現香港兩位創辦人祁凱達與陳智遠從皇都戲院的歷史與歐德禮之間的經歷貫徹全場。導演之一的徐岱靈過去既有參與新聞節目與紀錄片的製作,而是次在這紀錄片裡,看到她對於整個素材的舖排相當完整。觀眾在約八十分鐘的時間,可算是完整地了解到歐德禮先生如何從早期到上海就學,離家出走環遊世界再到香港,並且經歷二戰抗日時代。而同時亦透過歐德禮的其他家人,將其家族與香港淵源也放進其中。電影裡也同時將這物人物的一些習慣也有談及,廣度與深度都有不錯的平衡。

在走訪人物裡,當中選取的人物亦有其心思。就皇都戲院保育,找來了大學時修木讀建築的曾江與設計的邵仲衡,而巧合地歌手張敬軒居住地方屬歐德禮的舊居,而當年還有潘迪華的回憶,也將其音樂主題牽在一起。同時亦不乏學者與研究人士,當中走訪的層面來得廣闊。

然而在細節裡,倒是看到另一導演祁凱達對於尋找真相鍥而不捨的決心。從如何尋找歐德禮後代的足跡,可是說是用盡一切方式。而導演們在某程度上,也希望藉著歐家的力量來為皇都戲院保育,故此亦將部分花絮放進其中。而在尋覓皇都戲院的過程,雖然這並不是《尚未完場》的主菜,倒卻仍是相當細緻,讓大家看到被遮蓋超等的風光。

《尚未完場》從表面看來,也許會以為是說皇都的前世今生。不過這只是其引旨,繼而讓大家全面認識歐德禮這個人物,繼而是整個家庭的故事,從而帶出這位娛樂大亨對於香港文化事業的貢獻,從而揭示了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化一直缺下的拼圖。兩位導演祁凱達與徐岱靈跟監製陳智遠均相當有心,從素材、剪裁、篇幅以至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均取得難得的平衡。當不少人說好香港故事變成宣傳公具時,此片才是示範如何好好地說關於香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