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逃犯條例》的修訂,結果造成連嬻多月的社會事件。當中不少片段都是主要來自新聞片段,然而紀錄片卻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多角度。香港電影工作者製作的《佔領立法會》,便以不長於一小時的篇幅將有關事件呈現出來。

《佔領立法會》故名思義,就是紀錄了去年七月一日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綜合大樓到闖入立法會的情況。事件從早前回歸廿二周年升旗儀式在金鐘至灣仔一帶的示威與衝突開始,到午夜佔領人士離開立法會後的情況。

相比起一般新聞片段每每只能在較後的位置採訪,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的《佔領立法會》絕對是走在最前線,並且讓觀眾仿如當日置身在立法會外與當時的佔領人士一起。紀錄片以七月一日全日發生的事情為軸心,先是看到在往灣仔一帶的衝突,以及不少示威者的吶喊,同時配上政府新聞處的片段作強烈對比,顯示出場外與場內的兩種氣氛。

與此同時,在佔領過往之前,也有很大的篇幅看到其蘊釀的情況,當中包括了在不同示威者之間的討論,同時看到其討論後不同的部署,以至是一些改動,反應出有關的行動雖然時間很短,但仍看到情。而在過程中,亦看到示威者與立法會議員之間的對話,相信觀眾看到兩者立場的差距。當然,佔領立法會不是在場所有人的立場,而在片段亦看到不同意有關行動人士的聲音,繼而近距離看到有關衝擊過程。

《佔領立法會》雖然是屬於當時前線的角度拍攝,但是重點是在有關行動的事前過程以至是事後立法會綜合大樓的情況,而不是在進入立法會後大肆破壞的過程。與此同時,也沒有去跨大警民衝突,反而是平實地紀錄了整件事件的前因與後果。而有關的角度雖然看似激烈與真實,但是卻沒有其他的添加,觀眾在仿如現場之下,更能為事件自行判斷,這亦正正是紀錄片本來需要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佔領立法會》於今年年初香港獨立電影節首次放映時順利,惟上月起放映卻被電檢部門要求在片初加上字句。然而,有關行為怎樣,相信不用加上字句也會明白,強行要求加上字句是否需要,大家亦心中有數。

《佔領立法會》不是新聞紀錄,反而是以前線角度看到整件事件的蘊釀情況,場裡不同立場的闡述,以至是後來佔領的情況。一方面紀錄片填補了新聞片段沒有的角度,同時也讓觀眾更了解當日佔領人士的感受。即使認同與否,紀錄片來得平實,也看到一眾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如何艱辛地呈現珍貴片段,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