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從十二影院廳表現看排片藝術

戲院經營,向來並不容易。不同規模的影院,有排片上也需要因應情況而有不同策略。有些朋友也許認為影廳數目愈多愈好,座位數目也是愈多愈好。但是當要管理一家有十二個影廳共約千七個座位的戲院時,情況又是怎樣?

香港目前有兩家共有十二個影廳的戲院,分別是UA經營位於尖東站的K11 Art House與百老匯院線經營位於九龍站的Premiere Elements。兩家戲院自九月起正面交鋒三個月,若果從九月至十一月的收入來看,結果K11 Art House三個月的推算收入接近千四萬,而Premiere Elements則是885萬,只有K11 Art House的六成三。觀乎影廳分佈以至是設備,同樣有大影廳、貴賓院等,但是兩者差距如斯大,不難看到跟排片情況有關。

對於大量影廳的戲院,在排片策略上便不能跟一般只有三個影廳或是六個影廳的戲院相比。當只有三個或五個影廳時,也許一部片是否受歡迎成為是否上映的主要因素。但是當去十二個影廳時,組合便有所不同。一部受歡迎電影排在五個影廳,有時也不及拆些日間場次,播些相對不預期大收的片,或會更有效益。

其實,最初十二個影廳的排片,先是來自Premiere Elements的前身The Grand。那時The Grand基本在排片近乎是「濫交」,當中包括會有不同類型的片,甚至一些看來似是「灰炮」的片,首天在The Grand仍在兩至三場的機會,而一些水準不俗的片,又可以有多點時間排片,到最後一周,仍每天有一場早上或中午場次。如此的排片,對於一些小型發行,尤其感到欣慰,而且也不時有些獨立電影安排上映。

The Grand於三月起由Premiere Elements接手,不過觀乎「業績」,卻不像過去。當中的問題之一,就是在排片上。百老匯過去的戲院,最多的My Cinema Yoho的八個影廳,要排上十二個影廳,當中直接想起來便是拿些自家小眾電影排片。不過,在附近地區已有百老匯電影中心與Palace ifc之時,排同類電影亦不見得票房更佳,反而各戲院收入會被分薄,而不願上映一些細片,卻令觀眾選擇減少。暑假旺季,安排數個院排同一部荷里活大片,但卻出現十點場一人包場,情況不理想。

至於K11 Art House,似乎在開幕以來,在排片上看來較受院商歡迎。當一個星期上映八至十部電影時,仍能安排一些小型發行電影兩至三場放映。觀眾來到戲院,可以看到一些其他戲院難找場次的電影,漸漸會留住觀眾。諷刺的是,看近期的排片,反而令人感到有昔日The Grand排陣的感覺。

多影廳的排片,絕對是一門學問。當中除了大片要搶票房收入外,提供多類型選擇,其實亦可以建立品牌多元形象,對於小型發行以至觀眾,也會受惠,而戲院如斯的做法,亦有凝聚客源作用,絕對可以做到三贏。

Previous

宣傳品主角與觀眾齊看電影預告?

Next

《叔.叔》《幻愛》《金都》再度推出優先場

3 Comments

  1. Abby

    怎可以和一間新開的戲院,和一個已開業多年而且裝修中的戲院相比?

    而且若有指細觀察票房數字,就可以發現是排片問題,定其他問題引起,2間戲院在上述期間的收入,差距為130萬,若以2間戲院頭10名的電影票房計算,已相差近400萬,所以這和提供多類型選擇是無完全的關係

    • Abby

      打漏字,差130 萬為2間最受得的小丑,小丑是大型發行,已差距130萬收入,和小型發行是無關的吧,是戲院的先天因素影響

      • Wan Lik Hung

        唔係同「安排數個院排同一部荷里活大片,但卻出現十點場一人包場」有關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