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鏟。片」昨天曾經報導,位於新蒲崗越秀廣場前麗宮戲院的位置,將會在其商場內開設嘉禾啟德戲院。其實近年隨戲院增加的同時,不同經營者均嘗試物色地點經營戲院,而當中不少位置其實當中也曾經營戲院。


目前這種將戲院「重光」的例子,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類型。第一種就是前身本來就是戲院,並且在結業後一直空置。以近年開業的戲院來看,這些例子包括位於筲箕灣銀河廣場,前身屬於新金明戲院(初時營業時稱為筲箕灣戲院)的L Cinema,以及位於柴灣原榮華戲院的Cinema City柴灣。當中L Cinema因不用改動間格維持兩院狀態,工程較少。而Cinema City柴灣則要從原有堂座與超等間隔改成五個影廳,工程難度大,需時較長。

至於第二個類別,則是昔日位於商場位置的戲院,結業後曾作其他用途,最終改回成為戲院。這個例子包括了原為粉嶺名都位置的嘉禾粉嶺、原為新城戲院的屯門新都商場英皇戲院、原為新樂戲院的UA深水埗,以及原為樂聲戲院的Cinema City Victoria。當中前兩者改動較少,故此轉為戲院需時較短,而UA深水埗與Cinema City Victoria則涉及改動間格,故此需時較長。

至於最後一類,就是戲院在原址重建後,原本並沒預留戲院位置,後來才改裝為戲院。這種例子涉及不止是改動商場間格,還要改動其用途,再加上原本結構未必一定適合作戲院之用,故此難度最高,需時更長時間。當中第一個例子為中環娛樂行的英皇戲院,該處前身為娛樂戲院,後來改建寫商場與商廈,前年三樓原HMV位置由英皇集團承租,花了近一年時間變成成為英皇戲院。而越秀廣場前身為麗宮戲院,拆卸後成商場與住宅,現商場一部份將成為嘉禾啟德,不過觀乎結構沒娛樂行那麼複雜,相信會相對較易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