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戲院市道不景,不少戲院紛紛結業重建。然而每間戲院原址重建的情況及濟遇均有所不同。部份重建而成的大廈有數十層,不過部份重建,即使沒有作戲院之用,亦只得數層。當中例子之一,便是位於藍田啟田道的金城戲院,拆卸重建後仍然只有兩層。

原來,戲院重建後情況及用途,均受到地契的限制。

部份地契會標明該地段可能作的發展用途。倘若該戲院的地契屬一般商業發展用途的話,戲院重建後仍可作商業用途。倘若只能作戲院用途,則只限於戲院之用。

不過,另一點同樣重要的,就是「地積比率」,雖然「講。鏟。片」不是「樓市好易明」,但也來解說一下。所謂「地積比率」,就是控制建築發展密度的數字,而該數字乘上面積便成該地可發展的樓面面積。

倘若當年的地積比率較高的話,日後發展商業樓宇當然有較大的發展價值,亦促成戲院重建的誘因。倘若比率較低的話,重建出來也末必符合成本效益,多只作改建用途。近年的例子便有新寶院線旗下的總統戲院及前稱金聲戲院的旺角新寶戲院。另一個例子便是建築物依然保留只作內部改裝的銀都戲院。

然而,這些「舊地契」,因發展不夠靈活,已經買少見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