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鏟。片」按:本文內容與上圖電影完全無關,但又息息相關,敬希垂注。)
一直以來,香港不少電影公司有著一個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認為「大時大節」才是好的檔期,在淡檔上映難有作為之餘。然而,觀乎近年市場的變化,這種「迷信」心態,其實只會令港產電影市場處於更為不利的位置。
中國大陸向來對於鬼這個題材十分禁忌,故此不時只會出現疑似鬼的電影,但最終又會是精神病或妄想之類,就連《倩女幽魂》也要由鬼變成妖才可上映。不過近期卻有去年台灣鬼片題材電影《鬼才之道》在中國大陸上映,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一直以來,不少電影投資者以至工作者都有一個錯誤觀念,以為在賀歲檔期一定要提供那些拿著一大群演員,然後又嘻嘻哈哈的賀歲喜劇。不時在新春時總會有些藝人說在農曆新年要看這類賀歲喜劇。然而,這個情況已不存在很多年。
今年中國大陸共有六部賀歲電影上映,不過至今只有烏爾善執導《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與徐克執導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兩部電影在香港上映,而陳思誠與戴墨合導的《唐探1900》則在本周四上映。反之,餃子執導的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雖然在中國大陸已收逾85億元人民幣,但在香港卻未有發行的消息。而今天《大公報》更是全版專題報導。
問題來了,到底中國大陸電影在港發行,有著甚麼考量?
近期文創產業發展處(文創處)正在招聘一個高級經理(電影推廣及促進)的職位,並且月薪達$82,330,不少觀眾也許會覺得是否像想像中那麼簡單就如電影宣傳一樣。然而,倘若細看職務與要求,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容易。
(「講。鏟。片」按:本文內容與上圖電影完全無關,但又息息相關,敬希垂注。)
電影對於觀眾來說,也許不一定是需要觀看的東西。對於電影評論而言,這個情況也許亦是一樣。但是當要作電影評論時,當中的用語就要相當小心,因為一些概念看起來很相似,但是卻代表截然不同的事。
「講。鏟。片」於早幾天曾跟大家討論,指出今年初一至初三的香港電影市場非常疲弱,入場人次較去年減少27.7%至29.6萬,推算收入少32.5%至2,180萬,比起2009年還至少。不少讀者也許認為今年香港電影市場疲弱除了港片成績不濟外,還有西片沒太多選擇。
讀者閱讀本文章內容時,請注意以下各點:
Powered by WordPress &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香港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