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作者: Steven River Page 1 of 9

《月》令人心寒的殺人事件

144分鐘的《月》雖然節奏緩慢,但對於角色的心理變化描寫細緻,角色的情感與訴求鮮明,之間的互動帶來不俗的戲劇性。導演以低調的手法處理殺人場面,並沒有刻意賣弄血腥或視覺上的震撼效果。而電影對創傷後遺,何謂生命及同理心都有深入的描述,令觀眾印象深刻,發人深省。

星期六晚路過台北光點電影院,看見有兩齣都是宮澤理惠主演的電影正在上映,分別是復修版本的舊作《東尼瀧谷》,和1月5日在台灣正式上映的新作《月》。因為當時與《月》的開場時間較為接近,於是便買票入場(台北光點沒有網上售票,門票都要在電影院旁的票房購買)。

入場睇戲要參考影評嗎?

睇戲除了為了娛樂、為了參與話題,也是為了了解自己感受,更清楚自己的想法。

筆者雖然寫電影評論及觀後感文章,卻是個甚少會因為一篇評論文章而入場/不入場睇戲的人。

對我來說,影評只是寫文章的人基於各自的欣賞標準寫下的不同觀點。 每個人對電影都有不同的喜好。馬田史高西斯看不慣超級英雄電影,同時亦有不少喜歡節奏明快的觀眾覺得馬田史高西斯的電影老派冗長。當然,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像我一樣甚麼類型電影都愛看的觀眾。

世界上沒有100%客觀的新聞與電影評論文章,所以影評人的觀點與觀眾的喜好經常會有差異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就如所有關乎口味與美感的判斷,何謂好電影?何謂好演技?在不同年代都有一定的準則,卻沒有永恆不變的絕對標準。

想深入了解一齣電影,我比較喜歡看那種經過消化相關電影製作資料後,能夠寫出獨到觀點的電影評論文章。而純粹看過電影一遍後便寫出來的直覺文章,即是只是一時的觀後感,但集腋成裘成為統計比率,像Letterboxd 與 Rotten Tomatoes一類的評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若成為入場觀賞電影的唯一考量標準,便過於兒戲。

畢竟,沒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的喜好。

在網絡上,很容易便看到網民如何評價一齣電影。而從網民的留言,亦很容易看到一個電影市場的觀眾觀影水平。最近比較多人在網絡上談論《金手指》,正評普遍都是關於梁朝偉與及一眾配角的出色演技、製作上的不惜工本;而負評都是關於劇本平庸、故事鬆散、新一代優秀演員的配角戲分不多、蔡卓妍裝假狗的選角錯誤,與場面抄考《華爾街狼人》、《捉智雙雄》,甚至《大享小傳》(無獨有偶三齣電影的主角都是Leonardo DiCarpio), 更翻導演舊帳當年以《教父II》的基因複製自己的作品《無間道II》等等(我對這「負評」有保留,Quentin Tarantino就是喜歡借經典創新的高手,大前提是用得其所,教人拍案叫絕)。

《金手指》是筆者踏入2024年元旦看的第一齣電影,在台北信義區的威秀Muvie 3院午夜場罕有地全院滿座。看罷,筆者對電影的感受,與網民的正負評論大概相近,是一齣製作上很用心的電影作品,但劇本與題材卻不能引起我對角色的關注及劇情往後發展的興趣,因為這齣耗資3.5億元拍攝的電影,有著重現昔日質感及紙醉金迷的外殼(95%都是搭景拍攝),卻沒有令人著緊要追看下去的深度。

個人感覺較為強烈的,是梁朝偉飾演的程一言,在角色設計上既是深謀遠慮,但態度上卻輕挑浮誇,把這兩種性格放進同一個角色,有時看起來會像精神分裂,相當好玩,讓梁朝偉更加搶鏡。相反,劉德華的老正角色則平凡得多,而且在造型、髮型及服裝上,更是一成不變,完全沒有70,80年代香港的時代感,《金手指》的劉德華就像很多劉德華電影中出現過的劉德華角色造型,後來看到電影朝聖Film pilgriamge訪問美術指導林子僑與服裝造型設計文念中的文章才解通我這個疑問。林子僑在文章中提到「在電影美術的設定上只是保留八十年代紙醉金迷的味道,並非想百分之百還原」,是借神不是肉體還魂(這句是我加的); 而文念中則表示電影設定劉德華只穿三套西裝,每十年換一套,以刻板沉實的形象突顯與梁朝偉的對比。

若然沒有讀過電影朝聖Film pilgriamge這篇訪問,便很難單從一次的觀影經驗去理解創作背後的意圖 。所以,如果真的想進一步了解一齣電影,並不是入場前上網參考影評,而是入場睇完戲之後,去找那些能夠告訴你關於這部電影更多資訊的文章來閱讀。

當然,對於只求娛樂,單是關心「好唔好睇」、「會唔會浪費時間」的觀眾來說,以上的觀點都只是對牛彈琴。

2023年看過《富都青年》、《小曉》、《但願人長久》、《白日之下》與《年少日記》,都是筆者最喜歡的年度五強華語電影。這是很個人的選擇。五齣電影都能牽動我的情緒,關心角色的遭遇與劇情發展,了解人生百態,提醒在今時今日更必須捍衛的價值,包括自由、公平與公義。也讓我反思日常對人與處事的態度與反應。

睇戲除了為了娛樂、為了參與話題,也是為了了解自己感受,更清楚自己的想法。

超級英雄電影厭倦症 2023病入膏肓

2023年,共有8齣超級英雄電影上映。除了《銀河守護隊3》及《蜘蛛俠:飛躍蜘蛛宇宙》成續理想外,其餘7齣的票房成績都是慘不忍睹。第一集《水行俠》是DC的超級英雄電影冠軍,全球票房11.52億。今年上映續集《水行俠與失落帝國》,製作成本2.05億美元,至截稿前上映了兩星期,全球票房只得1.32億美元。年初上映的《沙贊!眾神之怒》,製作成本1.1億美元,全球票房1.33億美元,把首集賺到的票房都蝕埋。慘情的還有《閃電俠》,製作成本2億美元,宣傳費超過1億美元,全球票房卻只得2.7億美元。至於製作成本1.04億美元的《藍甲蟲》,全球票房只有1.29億美元,成為DC 2023年4連蝕超級英雄電影。

《全個世界都有電話》笑著面對世界變

喜不喜歡一齣電影,其實與個人對電影的期待有莫大關係。

像《閃電俠》正式公映之前,獲邀優先看片的影評人及觀眾連聲讚好,把《閃電俠》說成是最佳超級英雄電影,令觀眾更加期待。口碑效應在首週雖然起了作用,但隨後影片正式上映,觀眾對劇情漏洞及特技質素的不滿,蓋過了Michael Keaton回歸演蝙蝠俠、以及眾星客串及新登場超少女的風頭,變成口碑大逆轉,根據Cinema Score的觀眾評分只有B,讓《閃電俠》與《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成為史上觀眾評分最低分的DCEU電影,加上種種的負面消息及觀眾厭倦公式化超級英雄電影的影響,《閃電俠》在北美的次過票房暴跌了75%,只收1,530美元,相對已上映四週的動畫超級英雄電影《蜘蛛俠:穿越新宇宙》的同週票房1,930美元,實在慘不忍睹。

《別叫我賭神》向港產片黃金年代致敬

初見《別叫我賭神》海報是上月的事,土土的造型與海報風還以為是內地合拍片,看製作團隊才知道是一齣香港電影(有大陸資金投資,但製作團隊為香港)。電影於2019年開始拍攝,最初電影有個非常老正的名字《驕陽歲月》,後來改為《我不是賭神》,最後定名為《別叫我賭神》,免得觀眾把電影與內地片《我不是藥神》聯想起來,以為是同一系列。

《流水落花》取材新鮮 情感真摯

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我走入了台北信義的威秀影城看了這一齣《流水落花》。

我當然知道這是鄭秀文主演的電影,而且大獲好評,除了獲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女主角,這位樂壇天后已經榮獲本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影后大獎了,22年前,鄭秀文憑著《鍾無艷》的演出,已經得過該評論學會的最佳女主角獎。入場前,我是以鄭秀文個人騷的心態去欣賞這齣電影,完場後,我發現這齣電影並不是一純單純明星掛帥的好戲。

《本日公休》無添加的台中人情味

“《本日公休》滿滿的人情味,看了很溫暖,品味人生的甜酸苦辣,不用加鹽加醋,情味剛好。”

3月12日晚,我在新北市淡水區的美麗新影城看了《本日公休》。吸引我的是故事介紹:「一位堅持信念的理髮阿姨,理出療癒暖心的台味故事。」

《蟻俠與黃蜂女:量子狂熱》以新奇設計來一場蟻民革命

binary comment

這是我在台灣看的第一齣Marvel電影,特意搭了個半小時捷運去到板橋的威秀影城欣賞上映第一場的IMAX 3D版本。既然提到3D,便先說說電影的3D效果。我前晚才在同一間戲院裡重看《鐵達尼號》的IMAX 3D版本,上個月也是在這裡看《阿凡達:水之道》,所以對於該院的3D播放效果亦較為心裡有數。今次的座位位置跟上兩次的位置同是較後排行數的正中位置,論音響與視野角度都是皇帝位,然而,迪士尼/Marvel電影的3D效果實在及不上金馬倫電影那麼層次分明,習慣了之後甚至覺得與2D電影無異。雖然如此,《蟻俠與黃蜂女:量子狂熱》裡的那個量子世界的設計實在新奇鮮艷,令人目不暇給。

《阿媽有咗第二個》:偶像包裝女人戲,演員特別出色

星期五雨天早上入戲院,《阿媽有咗第二個》第二日公映,半間戲院座滿,女性觀眾佔多,有單人匹馬的,有一雙一對的,也有帶著小孩入場的幾家人,反而平時睇早場的老人家較少。不知道當中有幾多是姜粉或Jer迷,但大部分觀眾應該都是這齣電影的編導兼出品人彭秀慧的迷。

《雷神奇俠4 :愛與雷霆》對人歡笑的悲劇英雄,好笑又感動

先戴頭盔,喜不喜歡一齣電影是很個人的事,你和我的看法不一樣,也不是甚麼奇怪的事。所以在這篇文章之中,我只是說出自己對《雷神奇俠4 :愛與雷霆》的觀影感受,無論你喜歡或討厭這齣電影,都不會影響我的想法。

Page 1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