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標籤: 影人影事

《降頭》的騎呢配角

邱禮濤的《降頭》明天正式開畫,電影雖然未開畫,不過單看海報,細心看看演員,組合實在有點奇怪。片中有情慾鏡頭,找這類預了是三級電影來說,找男主角其實不易,因為不少男演員都很介意自己加入”三級男星”的行為。故此,一線未必找到,便從二線入手。結果,幸運兒便落在近年拍電影必唔多收得的鄭浩南身上。 不過,更令人覺得出奇的就是配角! 當看到電影海報寫出有”劉錦玲”的時候,實在有點愕然。劉錦玲這個名字,在九十年代極為熱門,當中的著名”杰作”,首推”元州街王后”。居於重建後的元州邨朋友,不妨找一張貼在家中,保證撞邪! 另一個配角,就是任葆琳。任葆琳雖是港姐出身,不過她在電影的發展僅屬一般。情況就如她曾演出的《常在我心》一樣,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角色。當年她飾演蔡卓妍的後母。 還有另一位,就是馮克安。這位演員近日見戲率都不低。 大家也許會問,為何電影可以找到這些演員客串?說到這裡,不如先讓大家試想一下,稍後再談這個情況。

關於《講.鏟.片》

《講.鏟.片》網誌先斬後奏,未講起源便開始出現,完全配合香港電影看似雜亂無章,但又看似亂中有序的特色。香港電影業雖曾有著光輝的歷史,不過內裡可算是千蒼百孔,並沒有完善的機制,再加上與荷李活電影票房此消彼長,結果很多朋友對近年絕大部份港片,均一無所知。 《講.鏟.片》這個網站,就是希望為這些製作了上映了的港片而言。而網誌除了港片外,我們也不介意間中介紹外語電影,還說說其他關於電影的種種。 香港大部份網誌或多或少都會沾上了電影的課題,不過,除了電影評論以外,還有甚麼可講?也許這裡有一些空間看看。 《講.鏟.片》不少時間會放在那些大家從沒看過的所謂爛片。爛片也許是它們的統稱。可是沒看過,怎知爛與不爛?當中若錯過了漏網之魚也不知不覺。 同時,《講.鏟.片》也希望是一個交流的地方。故此,大家若有意見或有感而發的話,請多多留言好了。

曾風光的海運戲院

位於尖沙咀廣東道的海運戲院,曾幾何時是電影公司舉行首映禮的熱門地點。可惜,近年該戲院卻有點降格,實在令人惋惜。海運戲院的歷史已要數到約八十年代前。當年海運戲院位於海運大廈,有前、後座個超等,以播放西片為主。到了九十年代,戲院終於敵不過大戲院改細的時代洪流,也進行了改建。昔日是連接廣東道以碼頭海旁的後巷,卻成了現今海運戲院的大堂。 海運戲院的大堂曾作裝修,但無論怎去改動,仍依予人一種不知怎樣的感覺。而戲院在改建後,由嘉禾經營,仍以播放西片為主。 當年海運戲院的座椅沒有現時的豪華,不過由於銀幕相比之下較大,故此也是觀賞電影的好地方。 當年的海運戲院,曾有段時間是以播放較少眾的西片,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要算是選映當年紅透的洛比桑作品《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在海運戲院連映多個星期,而當年上座率奇高,周末票房竟可達到十萬元。以只得五百多座位的戲院來說,實在難能可貴。 當年,你又曾在海運戲院看過哪部電影?

銀都戲院

終於有幸於某天親臨觀塘的銀都戲院。看到而家的景象,真的有點心痛。

當年的銀都戲院,可算是銀都機構的龍頭戲院之一,也是一眾銀都機構戲院中最後仍健在的戲院。從銀都戲院外望,當年的大型廣告畫板已淪為卡拉ok推銷新歌的版面。而樓下看起來,過去的戲院入口竟然變成了「實惠」。而戲院的入口僅能閃縮地在整幢建築物的右方。

提提大家,當年卡拉ok的位置,曾有多年是一家私人學校「重生夜中學」的位置,而該校恐怕已被「x代教育」「取締」多時。

風光的時候,是銀都戲院還有前、後座跟超等的時候。後來隨著戲院傾向多銀幕模式,銀都戲院也順應潮流,將堂座、超等變為一院及二院。不過隨著九十年代市道不景,戲院只保留二院一家,而裝修後將門口變得隱敝。

銀都當年選映的電影,除了港片、西片,還特別選映由南方發行的內地電影,當中以《大決戰》三場戰役的上、下集共六片最為津津樂道。可惜的是,該院沒有選映當年有中學組隊到影藝觀看的《國歌》。

至於今天的銀都戲院風光如何?稍後再講。

邱禮濤雙併

邱禮濤成了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正當他的《性工作者十日談》近日終於在UA時代廣告及朗豪坊優先播放十晚時,另一部《降頭》亦開畫在即。

相比起其他導演來說,雖然邱禮濤一直被香港電影行業看低,不過其他大裨導演般出名,不過說到各方面,邱氏可算是香港電影業的鐘樓底柱。在市道不佳的情況,亦每年至少有一部電影給大家。

不過發行公司對邱氏電影,往往都只給予死期一個。去年年初例子便有他跟晴朗合導的《半醉人間》,開畫日踏正賀歲劣作《最愛女人購物狂》。結果大家亦想到,邱氏的電影成了砲灰。

但更離譜的,是邱氏曾有兩部作品於同日開畫打對台。零四年五月十三日,邱氏的《失驚無神》與《驚心動魄》同日開畫。結果只是將部份原放映《絕世好賓》的戲院拆出來,票房亦不見得好。

香港電影業界要支持港片,何以給這些有心導演排片死期?

獨家上映?

resserver-php-blogId-41256-resource-730022-Fight4Love.jpg

四月尾的奇聞,絕非吳鎮宇執導的電影《醒獅》開畫,反而是一部名不見傳的電影突然在方向報賣了一個廣告,聲稱該片於銀都戲院播放。

港片的發行模式近年因不少院線不能維持全年播片而開始改向西片的模式,於是不斷出現部份電影僅能於一、兩家戲院放映。而一些沒有明顯院線取向的戲院便成了這類奇片的集中地。

近期的例子,便是曾志偉有份演出的《東京審判》,電影無聲無息地在馬鞍山戲院開畫。對於蒲慣油尖旺的朋友,也許十分陌生。

今回的幸運兒,便是張國強監製的《擊情歲月》。電影演員包括元彪、張國強、李冰冰等。感覺是一款「九唔搭八」的款式。

開畫時,致電銀都戲院,才得悉電影每天只放映四時十分一場,不知票房會否如當年《狂野臥底》般錄得三百三十大元的佳績。因為兩片同時只播映七天、每天只播一場,兼票價只需三十大元。

Page 541 of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