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月份: 2007 年 8 月 Page 8 of 10

淺談戲院排陣策略

Picture

十多年前,一部電影在某迷你戲院的某院放映,一般都不會同一天會播放場次於另一影院。不過近年這個情況卻有所改變。近期兩部荷里活電影《阿森一族大電影》及《叛諜追擊3最後通牒》便是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

Picture 

拿觀塘的Palace apm戲院作例,這家戲院的一院座位一百一十二位,而二院則是二百八十六位。當我們先查《阿森一族大電影》(粵語版)放映時間時,看到日場安排於較大的二院,而七點半打後的夜場則放在較小的一院。至於《叛諜追擊3最後通牒》情況卻剛好相反,日場放在一院,夜場放則在二院。

Picture

其實兩部電影,兩家映院,正常來說本是一院一戲,何以來一個「交叉換位」,弄得如斯複雜?

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希望能所謂的「善用資源」。

院商也許認為《阿》片主要的市場在於青少年觀眾,而《叛》片則以成人觀眾為主。加上看到兩類人士分別較集中於日場和夜場,於是便在戲院安排上作出相應的配合,希望可以藉此提高整體的入座率。

不過,這種做法雖然看似有利可圖,但其實對於戲院來說壓力不少。一來入場時要小心留意,播片員也要小心不要播錯片。如果排得更複雜一點的話,恐怕播片員的壓力可真不少。

《導火線》遊戲未上畫先報銷

Picture

還記得那個「拳王」遊戲的《導火線》宣傳品嗎?正常大家都不太理解遊戲的玩法時,旺角UA朗豪坊的一部便已有損壞痕跡。

未知是否怕那些遊戲機很快便壞,在推出後一段時間後,遊戲機上竟然來了一個「注意」,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句,莫過於「為讓其他『拳王』也能測試身手,敬請保留實力,勿一拳撃毀此台。」的字眼。

Picture 

一方面,又叫觀眾測試自己的拳頭,但另一方面,又怕人家的拳頭太勁,到底這個把戲,是否有點「自打咀巴」?

不過,觀眾這個遊戲的破壞力驚人,報銷率高。當年在UA朗豪坊攝得其屍骸後,翌日已被工作人員移至後巷。至於另一部攝得的器材,也已報銷。看來恐怕《導火線》仍未正式上畫時,那些遊戲機已經「打柴」。

《電影雙周刊》書展幫補?

香港的最後一本電影雜誌《電影雙周刊》於今年一月十一日推出第724期後,已經停刊。正當大家以為《電影雙周刊》不再出現時,卻在上月舉行的書展擺出攤檔。

今年的《電影雙周刊》攤位,依然放在被喻為「書藉散貨場」的一號展館。然而,舖位是近小賣部的位置,地方不多。也許大家想問,到底對於一本已停刊的雜誌還有甚麼價值?

兼職院務員的薪酬

Picture

近年香港經濟雖似看好,不過在百物騰貴的情況下,並不是人人也有薪金上調。不少團體關注在快餐店的店務員人工時,又有多少人關心戲院職員的人工。

近年戲院的工種已再沒有售票員或帶位員之分,統一為「事務員」或「院務員」。不過,大家其實有沒有想過這類職員的人工到底有多少?

Picture 

上圖所見,是某院線集團聘語兼職院務員,但要求卻有點奇怪。中三程度,但又不一定要懂英語,幕非已預期該戲院不會有外藉觀眾前來購票?

另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有晉升機會」。既然是兼職的員工,試問有何晉升機會?還是整家戲院甚麼也是兼職,包括負責人?

最後,看看其薪金,時薪是二十至廿三元!相信這個人工,也許比起M記高了一點,可是一小時的人工,也許未必足夠到戲院購買爆谷一杯。以每月四天假期,每天工作八小時計,月薪最多是$4,784!看來這些事務員的工作,薪酬跟大廈保安差不多了。

這樣的薪酬,看來在現在的形勢難以找人,恐怕上圖的通告也要長期張貼。

金紫荊獎收集民意?

Picture 

近期有網友於各大電影討論區,張貼一個名為「尋找香港電影新領域」的課題,請一眾對電影有興趣及經常看電影的大學生回應。

「金紫荊獎」與特區政府的一眾大紫荊勳章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由「香港影評人協會」舉辦的電影評選活動。而「金紫荊獎」與「金像獎」又有不同,不過今天不打算詳談,想談的卻是問卷內容。

問卷的大致內容圍繞港片現象,包括對港片的吸引力,港片製作水平、華語或泛亞洲化港片、新一代電影製作人及政府資源投放等。問題的水平其實不算淺,當中亦未到如票房或發行的技術層面。如果跟他們到座談會的話,有關節錄或會於來屆金紫荊獎場刊內看到。

雖然大家也許沒這個機會,但也可看看下列的問題試想一下。部份課題也許可在日後「講。鏟。片」再談:

1.今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主題是「開拓香港電影新領域」,試發表你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2.作為一位觀眾,你認為最近幾部港產片,包括《老港正傳》、《每當變幻時》、《女人本色》等,有什麼具吸引力/不具吸引力的地方?

3.不少人認為美國荷里活的高成本大製作能招徠觀眾買票入場,但港產片的製作規模比不上荷里活電影,故觀眾多選擇荷里活電影。你對此觀點有什麼意見?

4.現時不少港產片吸納亞洲區其他公司提供的資金,擴大製作規模,提高製作水平,你認為此方法能否幫助港產片擺脫商業的困境?試抒發你的意見。

5.與外語片比較,港產片能否依靠其本土特色,在商業和藝術兩方面贏取香港觀眾的支持?試解釋港產片成功與否的關鍵。

6.現時香港電影創作人經常與亞洲區的其他創作人合作,製作「亞洲電影」,你認為這種合作模式對港產片的發展來說,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7.近年來,有不少亞洲區的演員和製作人員參與香港電影的創作,你認為此現象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8.你覺得香港電影的新路向應該是:
a)本土化?
b)與內地合作/同步?
c)國際化?

9.《明明》、《跟蹤》等皆是香港新一代電影導演的作品,你認為這些電影有什麼特色?與資深導演的作品比較,有什麼不同之處?

10.你認為香港政府及電影界應如何協助新一代電影導演改善自己的拍攝技巧及提升自己的製作水平?

香港電影為誰而拍?

Picture

這個問題,本是十分簡單。但當大家細心看看香港目前的市況,又不是想像中簡單了。

正常來說,香港電影,既是香港本土拍攝的電影,應是以香港觀眾的口味為依歸。不過,大家細看過去數年的電影,試問一下有多少部真的可以做到這點?
以近期的例子為例,《導火線》以香港九七回歸前作回歸,但發行策略上卻先於北京宣傳首映,還將內地的映期較香港早至少一星期。再看看杜琪峰、林嶺東及徐克合作的《鐵三角》,康城首映,但香港映期卻一拖再拖。

發行以外,部份電影幾乎是將深圳的景致放於香港,去年例子便有陳嘉上的《3分鐘先生》,不過更甚的就有深圳扮香港的例子,例如葉偉英的《半邊靈》。

相信大家都理解是,港片近年在香港票房不濟,而單靠香港票房,也許難養活香港電影業。於是,大家尋求與內地合作。不過,為數不少的作品,在與內地合作時,卻某程度上將香港市場離棄,由不再理會香港上映情況如何,甚至在題材和內容上為求符合其他市場而放棄本土特色。

香港市場真的不濟?是的話,何以西片在暑期票房沒多大改變?香港的電影業在開源之時,有沒有好好想過,為自己本來的客戶服務?

周末票房:《不能說的.秘密》苦戰

Picture

上周雖有四部電影開畫,不過口碑較佳的《變形金剛》在上周仍成為票房榜首,五十八院收逾二百五十萬,累積十一天票房已達二千八萬,相信三千五萬票房問題不大。

至於新上畫的《五星級大鼠》,雖然周日只收二百萬左右,但由於只安排於三十八家戲院開畫,每院平均收入超過五萬,入座率可算極高水平。開畫四天亦有六百多萬票房,相信電影要過二千萬票房不難。《五星級大鼠》雖然是暑期充斥的動畫類型,但Pixar製作的動畫,從預告片的精細程度,可謂打盡不同年齡的市場層面,而開畫亦顯示宣傳尚算成功。

同樣是動畫的《滑浪奇兵》,可算是慘淡收場,周日廿三院僅收十八萬,四天累積不足五十萬,可算是生不逢時。

相比之下,華語電影看來沒有這般幸運。周杰倫自導自演的《不能說的.秘密》雖然跟《五星級大鼠》同樣安排於三十八家戲院開畫,但周日卻只收八十九萬,連同優先場累積只為三百五十多萬。看來周杰倫過的演出,令不少觀眾對他執導的電影卻步,還望電影的口碑能幫助票房。

《哈利波特:凰鳳會的密令》雖然毀譽參半,不過在周末的票房卻仍數五十六萬。上映廿六天已打破《哈》片系列的票房,累積四千八百多萬,看來五千萬票房仍有機會。

至於映期反覆的《導火線》星期日安排一至兩場優先場,十七院共收十萬,兩天優先場共收廿一萬,僅不過不失,似乎優先場數字難免令人擔心。相比之下,男兒本色周日十七院仍收三十六萬,可算勒力十足。十八天有千二萬票房,也許多數是暑期最佳票房的港片。

施明「騎呢」作:《陰陽路十四之雙鬼拍門》

Picture

要講《陰陽路》系列,倘若只是流水賬式由第一集講到第十九集的話,其實極為乏味。後期中大的數碼製作不乏一些令人眼前一突的藝人,其中一位,就是施明!

施明自七一年演出《巴士站》從影超過三十年,不過自八五年演出麥當傑的《開心樂園》後大幅減產,接著已到九一年黃樹棠執導的《花街神女》,但大家也想不到中大竟找來她,還要拍跟她有點合配的《陰陽路》系列!

Picture

其實,整部《陰陽路十四之雙鬼拍門》都可謂十分不知所謂。林華勳的劇本令人洩氣,片初的一幕,就以這名女藝人戴金假髮,令人跟他一樣表情:

Picture

故事講述羅蘭的前夫畢加索再婚,其實後期的《陰陽路》系列,已選定羅蘭的畢氏龍娣一家,然而,這一集卻沒有雷宇揚飾演的畢比特。

Picture

電影是施明飾演畢加索的未婚妻,與羅蘭初次碰頭,竟然彈出《龍珠》式對白乙句:

Picture

各位對於施明在片中的角色施丹的名字,也許跟羅蘭有如斯一樣的提問:

Picture

伍文拯在片中擔當攝影一職,觀在以下場面,其實已盡力:

Picture

羅蘭在《陰陽路》中,可算是最嚇人的一集,因為其中一幕,她要跟Joe Junior一起扮青春兼載歌載舞:

Picture

男角的演出同樣令人意外,看看鬼塚這一幕,不知會否不想人提起?

Picture

至於關寶慧,亦再次發揮其「性感」形象,色誘鬼塚!

Picture

高潮之一,就是關寶慧化身成「貞子」式厲鬼:

Picture

可是,所謂的大鬥法,為何怎樣看也像是一個雜技團表演?

Picture

其實電影副題「雙鬼拍門」,只是中西合壁對付關寶慧的名堂而已:

Picture

看到這樣的素質,大家會否用此來形容現在的《陰陽路》系列質素?

Picture

最後,不妨看看片末最後一個鏡頭,也許是觀眾觀畢全片的反應:

Picture

所謂的《跟蹤》DVD揭幕典禮

Picture

日前於「講。鏟。片」曾說過電影《跟蹤》於推出影碟時,舉辦了一個所謂的「DVD專櫃揭幕典禮」。結果,有報料揭示了這個看似很「陽春」的活動的整個過程。

Picture

這個揭幕禮,難聽一點,只是在一家唱片店撥出一角,舖天蓋地的擺上佈置及碟架,卻又預備了紅布給出席的導演及藝人揭來看看。

Picture

揭幕完畢後,眾人即時查看其影碟看其內容。

Picture

雖是藝人,但是他們竟去到該影碟店的收銀處付款購買,游乃海先生拿出五百大元鈔票一張購買影碟,還聲稱該影碟將會送給影迷。但畫面所見,未知是否事前未完全準備就緒,當記者在收銀處拍攝時,還以為是《終極一家》的電視原聲大碟宣傳乎。

Picture

至於所謂送贈的影迷,是真的隨意地找還是預先「安排」,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Picture

最後,預先訂購的影迷到場取碟,並獲得導演及演員的親筆簽名及送贈海報。當中一名影迷,將其所有珍藏「空群而出」,當中包括《PTU》日版單張。

Picture

屯門區戲院常滿?

Picture

上述的售票情況,大家也許以為是中環的Palace IFC或是UA朗豪坊的售票情況。不過請細心一看,那是屯門的「巴黎倫敦紐約米蘭」戲院(下稱「巴倫紐米」)的周日七點半場情況。

《五星級大鼠》是新片,也許大家認為因此位置較偏的屯門區才賣得盤滿砵滿,且看其他戲院如何:

Picture

第二周開畫的《變型金剛》,又是接近滿座。

Picture

至於開畫近一個月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入座率仍有約七成。相信不少市區較旺場的戲院,也未必有這樣的入座率。也許不少觀眾以為是「巴倫紐米」刻意「篤數」,但當現場實地一看,卻有另一番景象:

Picture

售票的人龍,於中午三十度左右的天氣下,由戲院售票處一直伸延,十多年前像UA金鐘的人龍重現屯門!排隊的觀眾更是扶老攜幼,實在令人懷念。

再看看毗鄰的凱都戲院,一樣大收旺場:

Picture

屯門區的戲院需要,可算是十分有趣。十年來一眾戲院如域多利、新都甚至屯門戲院均相繼結業。不過位於屯門新墟的兩家戲院卻反其道而行。凱都戲院由兩院變成三院,而「巴倫紐」或加設第四院,曾名為荷里活,最終變成米蘭,就是現在的「巴倫紐米」。

現時,屯門的兩家戲院,每逢周末及周日,定當排出人龍,觀眾入場意慾高漲。相信兩家營運戲院的院線亦意料之外。

屯門區近年何以戲院需求甚殷?會否因為人口結構改變而另有需求?相信大家可以探討一下。不過觀其UA院線決定於屯門市廣場開設戲院,相信可以紓緩屯門區戲院的情況。

Page 8 of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