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戲院發行隨著整體市場的不斷改變,就連模式亦有所不同。過往曾經出現堅守原則的院線制度瓦解,當今時今日不少發行公司以其入座表現決定繼後場次寺,卻又有另一種新的模式。


一些小型發行的電影要在戲院上映。其實有著相當的難處。當中部份戲院要求採用「包底」的模式,就是片主需要保証電影有著一定的入座,先且先行收取在基本入座場院方應有的收入。如斯做法已經等同「買場」之時,卻近期又有變化。

當中的變化,就是部分戲院不成文地需要片主購入一些廣告位置,方能獲得場次又或是較佳時間的場次。如斯的做法,真的令人感到是市場經濟的極致,就是直接跟院商收入掛鈎。可是,如斯的做法,到底又是否跟觀眾需求有所衝突,亦是值得其反思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