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觀影小實驗(3):戲本/分鏡劇本小對照 (對象:《大丈夫》)

MSIB

電影創作的基礎是劇本。在兩者的轉化過程中,文字的想像需要被轉化為較為實在的一連串圖像,再加上色彩,聲音,肢體動作等等不同的載體。而為了預測整個轉化過程的成效,許多導演都會自行制作,或者在分鏡畫師制作分鏡劇本(StoryBoard)。


這套彭導演的劇本集之所以值得推介,是因為當中每一套劇本,基本上都會有一個主題,讀者每睇一套,就好似上堂,一步步的去了解一個劇本的不同階段。這是相比起市面上找得到的港產片劇本集所難得的地方。

而今次小實驗的方式有少許不同。因為「大丈夫」的劇本集隨了包含劇本,更附有一套分鏡劇本,讀者如以劇本與storyboard,或者storyboad與電影互相對照欣賞,會對這個轉化過程有種較為清晰具體的理解。

以第一場Dr. Lee看症為例,在storyboard中,整場戲以三組鏡頭組成,分別是:
1)Dr. Lee替小童看症聽心跳
2)護士提醒Dr. Lee載回聽筒
3)Dr. Lee一邊看症,一邊留意檯頭的電話。

而在電影中,彭導演就以一組鏡頭完成第一場戲:
1)(track out )Dr. Lee 睇症》Dr. Lee邊看症邊留意某事物》護士提醒Dr. Lee載回聽筒》Dr. Lee 繼續睇症

好明顯,電影版本是簡化鏡頭組合,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可以慢慢令觀眾聚焦,醞釀情緒。

而如果對照劇本,就會明白那三個鏡頭的組成,就是為了引導觀眾去對之後發生的事作出聯想。

而如果觀眾對鏡頭語法、運鏡有興趣,更可以從各小處著手,去理解一個導演選擇鏡頭時所要考慮的因素。

Previous

許鞍華《明月幾時有》完成拍攝

Next

《女士復仇》正式開鏡演員敲定

2 Comments

  1. Michael

    對劇本、分鏡等非常有興趣,麻煩可以 email 我更多資料嗎? Thankyou

    • 筆力

      好抱歉,由於版權問題,我手頭上的資料實在唔可以send比你,不過你可以試試上網尋找,外國網站會有較多相關的資源,又或者連絡正在電影訂購劇本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