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電影發行第一步:買片

對很多觀眾來講,選擇電影會看看戲院上映的片目、影碟推出的情況及電視台的節目表。其實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跟電影發行息息相關。不過,大家對於電影發行的認識又有多少?

香港的電影發行,分為本地電影及外語電影,而兩者的情況有點不一樣。近年外語電影佔優,故此今天先談外語電影發行。

發行外語片,第一部要做的,就是買片。

買片的模式,一般而言,有直接掛釣或逐部選(Spot-Book)的模式。前者是跟大型外地發行作長期合作。例如UIP聯合發行近年便將旗下電影的發行權,由合作十多年的泛亞移至洲立。

對於負責買片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懂Spot-Book。這個模式適用於規模較少或是非荷里活電影,例如韓片、泰片等。負責買片的人,常要外遊到各地電影市場觀賞電影,及與相關發行公司洽談。電影公司倘若跟發行關係良好,有機會獲邀到當地觀賞電影。

近年例子之一,便有《太極旗飄揚:生死有情》,當年電影於韓國本土首映時,便邀請了某本地發行公司要員觀賞。

買片這個步驟,涉及的考慮因素包括發行價、發行地區叫座力等,負責的人士需要十分掌握市場脈膊,並具相當經驗,以瞭解發行地區市場口味。而電影購入時,或需要決定當地發行的基本模式。

正當大家有時抱怨何以某外語片不在港發行時,不妨倒過來想想該片若在港發行,會否有市場價值。買片每每都是一個商業決定,而不是憑個人喜惡可衡量的。

Previous

郭富城新片《C+偵探》九月底開畫

Next

Blog Day 2007:推薦與被推薦

12 Comments

  1. Nic

    無疑,買片是商業決定,香港其實比其他亞洲地區如韓國、日本好,起碼都有較多外地及內地電影播放…
    以韓國為例,韓國片在香港播放的比率已比港產片在韓國播放的多啦…

  2. 電影商業化後, 跟一般商品無異. 有market, 有buyer, 無barrier, 有price, 就有得賣~ 耶~

  3. Paul

    日本 絕對比香港有更多外地電影播放(畢竟 日本 係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之一) 而南韓發行商今年開始亦越來越喜歡買下外地電影.
    反而香港, 基本上只有荷里活和日本, 南韓的主流片最有市場, 其他國家的電影很難找到市場空間…. 你看影藝玩完, 百老匯電影中心都越來越少排上其他國家的電影, 就知其他國家的電影在香港越來越少市場空間….

  4. shtmanhk

    Nic :
    無疑,買片是商業決定,香港其實比其他亞洲地區如韓國、日本好,起碼都有較多外地及內地電影播放…以韓國為例,韓國片在香港播放的比率已比港產片在韓國播放的多啦…

    本地上映的外語片數目,香港遠遠及不上鄰近的台灣

  5. shtmanhk

    Paul :
    日本 絕對比香港有更多外地電影播放(畢竟 日本 係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之一) 而南韓發行商今年開始亦越來越喜歡買下外地電影.反而香港, 基本上只有荷里活和日本, 南韓的主流片最有市場, 其他國家的電影很難找到市場空間…. 你看影藝玩完, 百老匯電影中心都越來越少排上其他國家的電影, 就知其他國家的電影在香港越來越少市場空間….

    心有同感,香港觀眾完全向荷李活靠攏,口味漸
    趨單一及庸俗化

  6. Nic: 外地發行港片,要看其當地市場價值。坦白說,現在港片在韓國的市場價值不高,今年上到戲院的,僅得《龍虎門》、《放.逐》及《傷城》。

    至於較多外語片,肯定台日韓比香港多,特別是歐洲片。

    Nic :
    無疑,買片是商業決定,香港其實比其他亞洲地區如韓國、日本好,起碼都有較多外地及內地電影播放…
    以韓國為例,韓國片在香港播放的比率已比港產片在韓國播放的多啦…

  7. Henz: 電影發行,根本就是一個商業活動,當然有買有賣。

    Henz @ Work :
    電影商業化後, 跟一般商品無異. 有market, 有buyer, 無barrier, 有price, 就有得賣~ 耶~

  8. Paul: 韓國情況是因為去年七月起銀幕配額制削半後,多了購外語片的空間而已。

    至於香港,市場愈來愈保守,實在叫人汗顏。

    Paul :
    日本 絕對比香港有更多外地電影播放(畢竟 日本 係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之一) 而南韓發行商今年開始亦越來越喜歡買下外地電影.
    反而香港, 基本上只有荷里活和日本, 南韓的主流片最有市場, 其他國家的電影很難找到市場空間…. 你看影藝玩完, 百老匯電影中心都越來越少排上其他國家的電影, 就知其他國家的電影在香港越來越少市場空間….

  9. shtmanhk: 的確是真的,而且有減少的趨勢。

    shtmanhk :
    本地上映的外語片數目,香港遠遠及不上鄰近的台灣

  10. shtmanhk: 發行公司不想冒險,只是求保本的結果。沒有影藝後,創造社也沒有發行甚麼電影了。

    shtmanhk :
    心有同感,香港觀眾完全向荷李活靠攏,口味漸
    趨單一及庸俗化

  11. 今天才剛接觸到閣下的blog, 寫得十分之好. 因為香港甚少電影評論能從發行的角度分析.

    日後定必多多到訪這個blog.

  12. 蘇菲: 多謝支持,能否說說你得悉「講。鏟。片」的途徑呢?

    其實發行角度相對電影學術評論,看落層次較低,但要細心看其實亦有其難度。

    蘇菲 :
    今天才剛接觸到閣下的blog, 寫得十分之好. 因為香港甚少電影評論能從發行的角度分析.
    日後定必多多到訪這個blo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